與新中國共同成長55年的江淮 行業低迷卻仍能增長 有底子還看的遠
七十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這一聲震天動地的呼告揭開了中華民族發展的全新篇章。
七十年的時間里,共產黨帶領著中華兒女從幾乎“一無所有”到截止2018年GDP總量高達90.03萬億元,世界排名第二位。
中國汽車產業功臣之一 從無到標桿的江淮汽車
祖國的壯大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奮斗與付出,同時也離不開每一個行業的向上發展。這其中,工業對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是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而汽車作為工業的代表型產業更是重要支柱。
盡管不得不承認,中國汽車產業的開始總體而言是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但是同樣值得驕傲的是發展速度卻是世界其它國家難以匹敵的。這與許多不畏困難勇于開創的中國汽車企業以及“汽車人”自強不息的拼搏是不可分割的。
在諸多中國汽車企業中,江淮汽車可謂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重要功臣之一。了解江淮汽車的人應該都知道江淮汽車起步時幾乎“家徒四壁”,沒人、沒地更沒機械設備,最初所有的成就都是靠著江淮人一錘一錘敲出來的,而非常值得敬佩的是,即使是這樣,江淮也取得了很多開創性的成就。
從創建至今已經55個春秋的江淮汽車是怎樣從無到有,從有到標桿的歷程已經在《國慶70周年之際回看江淮汽車 55年間的崢嶸歲月與繼往開》一文中有過闡述。
清晰的時局觀 追求高質量轉型
從困難中走出來的人總是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勝利的,對未來也總是考慮的更多,車企亦是如此。江淮汽車并沒有一直對過去的成就沾沾自喜,而是對越來越嚴峻的形勢有非常深刻的認識,并且有自己應對的方式。
江淮汽車認準的一點是,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歷史的最低位,這是都能看到的現象。但是,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負增長其實意味著整個產業在邁向成熟期。確實,任何事物的發展在上升期之前都有個瓶頸期,這個階段是一個汰劣留良的過程。
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保持住自己的優勢是江淮汽車所考慮的。實際上,2018年國內汽車的整體下滑只是大部分平民品牌的下滑,豪華品牌其實在逆勢增長,有人將其歸納為消費升級,而江淮汽車的認識或許應該要更加準確,或許并不是消費升級,只是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有越來越高的要求,而普通車企仍無法達到要求,所以消費者才轉而在豪華以及合資品牌中考慮。
用江淮汽車的認識來說,這可能代表著我國汽車行業發展方向的一個轉變,由注重銷量規模增長的外延式擴張轉向注重質量效益提升的內涵式改造。
為此,江淮汽車制定了一系列應對升級改造的措施,品質提升成為了他們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之一,既順應時代與行業的發展,同時實現自身的高質量轉型。
除了對質量的把控提出要求,在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中,江淮汽車同樣有極其深刻認識的是新能源、電氣化對汽車產業的影響。首先是世界范圍內汽車技術的電動化和智能化趨勢已經很明顯,其次是中國市場內,汽車的電動化與智能化確實是世界領先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高達237萬輛,其中中國占總量的53%。可見,國內新能源的發展已是不可逆的趨勢。
江淮汽車在這方面其實很有先見之明,不僅很早就有布局,在電動新能源領域更是取得了令旁人欣羨的成就。13年八代技術的經驗與積累,iEV技術平臺已達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如今,產品也已經來到3.0的時代,江淮目前正在規劃投入市場的產品多達10款,覆蓋A00、A0、A、B級等各細分市場,對規劃目標的執行非常的堅定。
穩中求進 逆勢高壓下仍有增幅
在市場唱衰的環境下,很多人對汽車行業的未來都很悲觀,但是實際情況應該并沒有那么糟糕。根據數據的表明,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保有量為2.5億輛,人均保有量與歐美日等國仍有非常大的差距,這證明我國汽車市場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而一帶一路以及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也都是促進汽車市場增長的重要利好因素。
在江淮汽車看來,汽車市場的低迷盡管會維持一段時間,但是重新向上的時間也并不會太遠。不過他們也認識到,在重新回穩之前的淘汰期,中國品牌的壓力要比合資車企的壓力更大,原因是整個行業處于升級變革之中,各方面的壓力都將劇增,其次是越來越開放的市場將使實力強勢的外資品牌對自主汽車品牌構成一定的威脅。
如何做才能不受威脅?答案其實很簡單,變的比給你威脅的人更強。江淮汽車的做法是積極調整產品開發計劃,先把“國六排放”問題解決;其次就是從容應對新能源補貼滑坡問題,對江淮汽車來說,新能源是必須要穩住的一個板塊,而深厚的技術積累也使得它能夠從容穩住局面;再有就是優化產品結構,穩住銷量規模,提升品牌形象。
縱觀江淮汽車的情況來看,在這種高壓之下,整體的情況還是樂觀的,做到了穩中求進。根據江淮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8年江淮汽車銷售各類汽車47.5萬輛,營業收入517億元,資產總額同比增長5.8%;今年的前六個月,江淮汽車實現營業收入270.00億元,同比增長13.8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5億元,實現大幅增長。
這些增幅說明江淮汽車之前從組織專業化、產品平臺化、營銷數字化、渠道便利化等方面的調整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時也說明,他們對市場環境的認知與分析是正確的,而決策也很對路。
寫在最后
對江淮汽車熟悉的人應該不難發現,除了能吃苦不怕困難之外,江淮汽車還很善于在不同環境和時代總結經驗、尋找機遇。當前的環境,對于江淮汽車而言確實不算很友好,但是它想做的不是夢想成真就是正在實現的路上,這很能反應一個企業的適應能力與生存實力。
我的評論
網友評論 0 條評論